HKUL > Digital Initiatives > Sun Yat-Sen in Hong Kong HKU Library home page Contact us form

image1
image2
image3
image4
image5
image6
image7
image8
image9
歷史古蹟 [ 地圖 ]
 
中山史蹟徑 Sun Yat-sen Historical Trail
 
國父孫中山先生在香港的活動地點大部份集中在港島的中西區,為了紀念這位民國的建國偉人,香港政府特別於1996年國父130週年誕辰時成立「中山史蹟徑」,把他在中西區的主要活動地點串連起來,成為市民遊觀的據點。各據點均特製橢圓形紅色銅牌,以中西文標註。可惜許多據點因在鬧市商舖門前,各站立式的牌位多被人移離或遮蓋,所以並不容易看見。茲把此徑各站簡述如下:
 
1. 東邊街入口 -- 拔萃男書室
 
東邊街入口,般含道9A號 之入口。2001年8月攝。
1883年11月,孫中山自家鄉重臨香江,即入讀於拔萃書室。該書室為聖公會於1869年在港創設的英語學校。學生來自不同的國籍,全部均須寄宿。學科多為西方新知識。學校曾於1926年遷往九龍,原址於1941年改建為羅富國師範學院,1962-1971年間則成為聯合書院。現為般含道官立學校。
 
2. 普慶坊 - 同盟會招待所
 
普慶坊街景,街寬若舊,樓宇全非。2001年8月攝。
1907-08年間潮州黃崗及惠州七女湖之役均由香港同盟會策劃舉事,為應接往來的革命黨人,同盟會分別於堅道70號、普慶坊某號四樓、摩里臣山道27號、灣仔進教圍、皇后大道東馬伯良藥店四樓等民居地方設置藏身處,稱之為「招待所」。
 
 
普慶坊舊廈原貌。
 
3. 必列者士街二號 -- 美國公理會佈道所
 
必列者士街二號現為市場,2001年8月攝。
1883年底,國父孫中山先生在上佈道所接受美國公理會喜嘉里牧師洗禮。1884-1886年間孫中山在中央書院就讀時,也曾在該所三樓居住。
 
 
必列者士街二號國父受洗處原貌。
 
 
1965年8月所見之必列者士街二號與城隍街交界處。
 
 
1965年8月所見遷址於樓梯街5號之公理會舊貌。
 
4. 鴨巴甸街及荷李活道交界 - 維多利亞書院(1889-94)皇仁書院(1894-1950)
 
香港鴨巴甸街舊日皇仁書院之中心遺址,已改為香港警察家屬宿舍 之中座,1965年8月攝。
1889年,中央書院遷址於此宏偉校舍並易名維多利亞書院。1984年該校改名皇仁書院直至1950年始遷往銅鑼灣。
 
 
香港荷李活道與鴨巴甸街交叉處之皇仁書院遺址。
 
 
清光緒廿一年 [1895] 香港華字日報於英[曆]二月拾捌號所刊之入學廣告。
 
5. 歌賦街四十四號 -- 中央書院
 
中央書院舊貌。
中央書院建於1862年,為本港第一所官立中學,提供現代西式教育。孫中山在1884-1886年間在此校就讀高年級。近代名人溫宗堯、陳錦濤、王寵惠等民國成立時的內閣要員也在此校就讀。
原址於1893年改建為庇理羅士女校,1957年改建為荷李活道官立小學。1978年成為東華三院黃鳳翎中學校址。現為聖公會基恩小學。
 
 
歌賦街與城皇街交界之舊中央書院遺址。
 
6. 歌賦街八號 - 楊耀記
 
1965年8月,香港歌賦街八號已改為永德印務公司。
四大寇 經常集會之處,店原為楊鶴齡祖業。現址為偉興印刷膠貼公司。
 
 
昔日楊耀記今日已改為 印刷膠貼公司,屬 "中山樓" 地下一個單位。
 
7. 百子里一號 -- 輔仁文社
 
由結志街上百子里之小巷,1965年8月攝。
楊衢雲謝纘泰於1892年所創之輔仁文社社址。
 
 
2001年8月之百子里入口,小巷梯級依舊。
 
8. 荷李活道75-81號 - 雅麗氏醫院及附設香港西醫書院
 
在荷李活道之雅麗氏醫院遺址。
雅麗氏醫院(全名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)乃一新式醫院,由何啟與倫敦傳道會於1887年創辦,醫院內附設香港西醫書院,孫中山即於該年從廣州博濟醫院轉入該校習醫五年。1912年,西醫書院成為新創立之香港大學醫學院。而雅麗氏醫院自1993年遷址東區柴灣易名為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。
 
 
在香港鴨巴甸街與荷李活道西醫書院相聯之新館遺蹟。
 
 
雅麗氏醫院之奠基石 - 誌念何啟夫人。
 
 
雅麗氏醫院舊貌。
 
 
昔日雅麗氏醫院之平面圖。
 
 
舊日西醫書院所用之徽印。題有'For Chinese' 英文字様。
 
 
雅麗氏醫院於遺址鴨巴甸街與荷李活道遺址。
 
9. 荷李活道五十九號 -- 道濟會堂
 
香港般含道合一堂前面牆下所嵌道濟會堂門額原石。
創建於1888年,位於雅麗氏醫院側面,為倫敦會傳道會華人基督徒所建。孫中山在西醫書院就讀時在此作禮拜並經常到此活動。他在此認識了王煜初牧師(王寵惠之父),他的補習漢文老師區鳳墀曾任該堂堂長。現址今為今為陶瓷商店,而道濟會堂則改名為中華基督教會合一堂,堂址在般含道。
 
 
道濟會堂遷址香港般含道後易名中華基督教會合一堂,1965年8月攝。
 
 
香港荷李活道之道濟會堂原址己改為一般商店,1965年8月攝。
 
 
香港荷李活道之道濟會堂原址己改為陶瓷商店,2001年8月攝。
 
10. 士丹頓街十三號 - 乾亨行(香港興中會總部)
 
香港士丹頓街十三號乾亨行遺址1965年8月之景況。
為孫中山於1895年派人於此組成香港興中會的原址,以乾亨行商號作飾。原為屋宇,乃富商黃詠襄的物業。
 
 
1965年乾亨行遺址地下己改為永善菴,十一號改為萬善寺。
 
 
香港士丹頓街十三號乾亨行遺址側面,1965年8月7日羅香林教授考察時攝。
 
 
2001年8月士丹頓街十三號永善菴側影。
 
11. 威靈頓街 -- 杏讌樓西菜館
 
香港中環擺花街2號和威靈頓街口,即昔日為杏讌樓所在地。
位於威靈頓街口。從前有西餐店名「杏讌樓」,孫中山先生常和友人在此聚談。1895年第一次策劃革命活動的同志,不少曾於威靈頓街居留。
 
 
從前的威靈頓街景況。
 
12. 士丹利街廿四號 -- 中國日報報館
 
中國日報報館遷址於德輔道301號之原址遺蹟。
1899年孫中山派陳少白到香港籌辦出版之中國日報館址,該館為同盟會策劃清活動之基地。
中國日報於1900年日1月創刊,因一直在港得到愛國商人的支持,發行了十一年,是宣傳革命的有力喉舌。現址為陸羽大廈。
 
 
1965年士丹利街廿四號中國日報報館所地己變為空地。
 
 
香港士丹利街廿四號的現況。
 
13. 德己立街 - 和記棧鮮果店三樓
 
原於香港德己立街和記棧地下擺賣生果之情景。
圖片攝於1900年代,該處用作策劃及準備活動之基地,以鮮果店舖為掩飾。1903年廣州之役以此處為籌劃中心,該役由謝纘泰領導,富商李紀堂出資襄助。
 
 
和記棧原址--現今德己立街之街景,2001年8月攝。
 
14. 德輔道中 -- 香港大酒店及英皇大酒店
 
1868年之香港大酒店。
孫中山於1912、1922及1923年訪港時期,曾下榻於香港大酒店或英皇大酒店。
 
 
1900年代的香港大酒店原為Dent & Co.物業拆卸後重建的六層大廈,臨近海邊。
 
 
1912年5月孫中山下榻之香港大酒店,外街已擴闊。
 
 
英皇大酒店位於德輔道,近雪廠街之圖則
 
15. 薄扶林道 -- 香港大學主樓
 
香港大學主樓側影,1965年8月攝。
1923年2月17日,孫中山自上海往廣州,途經香港,接受港大學生會相邀,20日前往大學,在主樓禮堂內以校友身份用英語向員生發表 演講,受到熱烈歡迎。
在演辭中,他謂自己之革命思想,乃從香港得來。
 
 
國父曾作演講之香港大學大禮堂。
 
 
國父 (圖居中穿長衫者) 演講後被擁至樓外右片牆下所拍之大合照。
 
 
國父演講後曾攝影之處,樓宇內外並無牌刻誌錄此事。
 
16. 紅樓 - 孫中山曾命興中會人員策劃革命運動之新界據點
 
新界青山紅樓遺蹟,1965年8月攝。是時該樓己易手作新生農場,惟黃興手植之三棵棕櫚樹(俗稱桄榔樹)仍挺立風中。
位處新界屯門青山灣西岸散石灣畔, 昔名青山農場, 佔地二百餘畝,紅樓樓高二層,三開間洋房式,全用紅磚所建, 故名 亦因地點接近白角[山],故又稱 "白角紅樓",也有別稱為 "青山紅樓"。物業原為富商李紀堂所有,為香港同盟會人員策劃革命運動的新界重點。三株棕樹為黃克強所植。
革命時期屬為鄧蔭南所開闢的青山農埸,為革命同志避難之所。
 
 
1969年元旦揭幕之「孫逸仙博士紀念碑」,矗立於紅樓右面憩息小園中,碑高約20餘尺其頂為青天白日徽號。碑正下方有周埈年爵士所撰370餘字的碑文。今碑前添有國父漆金半身像。
 
 
今日紅樓依舊,可惜滿披滄桑。三棵棕樹亦於2001年夏天為風雨拆倒被焚,不再倚傍斯樓。
 
17. 九龍城東頭村二十四號 -- 孫壽屏宅
 
廿世紀初,楊太夫人九龍城故居所在地一景。現址據馬楚堅先生考正。為今日康東樓下,超級市場之處。
一九一○年(宣統二年),國父母親楊太夫人及其兄孫眉母子及孫中山之兩女及家人同住於此。此處原屬名伶朱次伯 (即靚次伯)父親家業。
孫眉居港時曾購入九龍牛池灣荒地十餘畝經營農場,其地址可能為今日之坪石巴士總站對面範圍一帶。
 
 
九龍牛池灣,昔日農場所在地部份一景。
 
18. 新界西貢坑口百花林墓地 -- 楊太夫人墓
 
新界西貢坑口百花林楊太夫人墓地,可望見飛鵝嶺正峰。
國父母親楊太夫人於一九一○年舊曆六月十三日逝世,享年八十有三。
墓地作人字墳形,碑小,題 :『香邑孫門楊氏太君墓』。據堪輿家認為此墓風水甚佳,為新界不可多得者。近年相信因被雨水破壞,香港政府已於2000年5月15日發出公報,政府將為陵墓進行維修,西頁鄉事委員會已表示有意參與維修工作,民政事務局亦正聯絡孫氏後人,相討如何訂出長遠的維修計劃。
 
19. 香港黃坭涌三十五號 - 香港革命軍統籌部
 
位於香港跑馬地黃坭涌道作革命軍統籌部舊址近貌。
黃興、趙聲、胡漢民於辛亥月中旬成立之革命軍統籌部,並於中環擺花街設實行,專製炸彈軍火等,三月二十九日黃花崗之役即統籌於此。
 
20. 結志街五十二號 - 楊衢雲書館
 
楊衢雲殉難處,1980年代所見結志街五十二號景況。
庚子【1900】興中會在廣惠二府之革命工作,楊衢雲奔走最力。惠州三洲田失敗後,楊衢雲設帳於結志街五十二號二樓,藉教授英文以贍養妻兒,不欲耗用黨中公款及以身作則。是年十一月二十日,被粵督暗買殺手陳林刺殺於課室。
 
21. 楊衢雲墓
 
楊衢雲之無名斷頭碑。
位於香港跑馬地香港基督教墳場(俗稱紅毛墳)第 6348號。墳地四週繞長方石壆,墳頭設方碑,碑上置綹形紋削頂石柱,示逝者生有勳勞而死難之意。碑上不刻姓名,原欲俟革命成功後再移葬國內時;議定其適當稱號然後與姓名一同泐石。
 
22. 西營盤杏花樓
 
1868-1871之香港杏花樓側影。
杏花樓於1846開業,地址在上環水坑口(Possession Street)附近,乃香港有名之大酒樓,興中會員常假其間進行秘密會議。乙未【1895】年七月初八日,孫中山、楊衢雲、何啟、及德臣西報記者黎德(Thomas H. Reid)即在此草擬廣州進攻方略及英文對外宣言。
 
 
杏花樓遺址現已攺為文具印刷公司。2002年夏攝。
 
23. 實踐女學校
 
1965年8月所見結志街25號之景象。
座落於香港結志街廿五號,屬同盟會機關之一,為專注女子教育及宣傳革命之據點,並為志士在港之庇護之所。
 
 
1980年代所見結志街25號地下己變成肉食公司。
 
其他
 
如中環蘭桂坊許宅 、上環德輔道先施公司對門三樓之民生書報社、灣仔東海旁七十六號三樓、皇后大道格致書院、香港現身說法社、香港振天聲劇團、香港振南天劇團…等,均是昔日革命志士同心合力,為重建中華,大家百折不撓,獻上身體力行的地方。
 

如對這書目庫有任何建議或查詢, 請以電郵聯絡我們.
image of hkul  
  更新日期: 2006年3月31日 注意:不可過量下載